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
 > 留学邢院
 > 品牌课程申报
 > 中国文化
 > 师资队伍
《中国文化》教学队伍情况
发布时间:2020-05-01  查看次数:
人员构
成(含
外聘/
兼职
教师)
姓名
性别
出生年月
专业技
术职务
学科专业
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
赵春红
1970.04
副教授
汉语言文字学
负责人、主讲教师
李  虹
1972.06
教  授
语言与文化学
主讲教师
刘明霞
1976.07
讲  师
汉语国际教育
主讲教师
李雪静
1979.11
讲  师
汉语国际教育
主讲教师
张丁煜
1983.10
讲  师
文化传播学
实践教学、辅导
刘云缦
1980.07
讲  师
语言与文化学
实践教学、辅导
整体
结构
 
《中国文化》课程教学团队由6名教师组成,包括教授1名,副教授1名,讲师4名,具有海外博士学位教师2名,所有成员均有海外经历,分别在美国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俄罗斯、韩国等国家工作或学习。课程团队学历层次高、年龄结构合理、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。
 
表1 教学团队学历结构
 
学历结构
博士
硕士
人数
2
4
比例
33.3%
66.7%
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表2 教学团队年龄结构
 
年龄结构
40岁以下
41-49
50岁以上
人数
1
4
1
比例
16.7%
66.7%
16.7%
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表3 教学团队学缘结构
 
学缘结构
陕西师范大学硕士
韩国国民
大学博士
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博士
河北师范大学硕士
河北大学
硕士
人数
1
1
1
2
1
比例
16.7%
16.7%
16.7%
33.3%
16.7%
 
 
第一,知识结构。《中国文化》课程涉及面广,主讲教师擅长本课程的不同领域,互补优势明显。海外经历使他们有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,娴熟的英文撰写能力、外语教学能力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有广阔的国际视野、开阔的思维方式、熟练的沟通技巧,以及丰富的人文知识,对中国文化及多元文化有深入的理解,有利于课程的全方位教学。
第二,年龄结构。年龄跨度为37岁-50岁,年富力强,有经验、有活力,教学和科研过硬,在精力、能力、经验、感召力方面,对留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。符合高校教学连续性的特征。
第三,学缘结构。授课教师中,2位国外博士,6位成员的硕士学历来自于国内外5所不同院校,各专业间有相似性,又各有特点,因此在课程建设总体规划、组织制定教学大纲、教学研究活动等工作中,非常容易得到多角度的、全面的观点。多样化的教育背景使团队的工作方法和决策更加合理、全面,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效果。
第四,师资配置。课程团队配置合理,分工明确。除了主讲教师之外,还聘请了优秀的教授、外籍教师组织和参与教学,并且配有专门的实践教师,协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。课程团队十分重视课程的实践环节,主讲教师同时承担本课程的实践辅导工作,本课程辅导教师与学生比例达到1:2,充分保证了课程的授课质量。
团队成员教学经验丰富、知识结构合理,经过多年的探索,形成了一支以“课程负责人牵头、中青年教师为骨干”的高水平教学团队。
 
 
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近年来课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:
1、激发学生兴趣、提高应用能力。使学生通过实践感悟实际问题,延伸书本知识,扩展实践能力,实现“做中学、学中做”的培养目标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、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学习兴趣。
2、甄选设计教学内容,提高基础理论水平。课程教学着重有代表性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力图覆盖全面,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全貌,侧重理解,为学生学习汉语、了解中国提升兴趣,同时辅助其他课程学习。
3、突出实践环节,减少灌输型知识讲解。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方向,引导学生在课程设计阶段积极参与室外活动、学生2-5人为一组,完成至少1项以主题文化为核心的作品。
4、突出网络辅助学习的功能,建立网络教学资源。结合网络视频、图片、文字、故事、新闻等资源,为学生营造多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途径。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多媒体资源,通过微课、在线课堂等方式,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。
5、改革考核与评价机制,积极探索个性化培养。加强过程考核和个性化考核,通过多样化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充分挖掘学生的能力。在实践环节,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探索个性化的成果。
 
教学改革项目:
1、主持《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研究》,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英语教改项目,2015年结项;
2、主持《高校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》,邢台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,2013年结项。
3、主持《高校外语教师多元化知识结构的构建研究》,邢台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,2013年结项;
4、主持《地方本科院校双语教学师资培养与培训研究》,邢台学院教改立项课题,2013年结项;
5、第二主研人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双语教学问题研究》,邢台学院教改立项课题,2/6,2015年结项;
6、主持《邢台学院中外合作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研究与实践》,邢台学院教改重点项目、2012年结项;
7、主持《任务型教学法在高等院校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》,邢台学院教改项目、2013年结项;
8、主持《任务型教学法在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》、邢台学院教改项目,2015年结项;
9、主持《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研究》、邢台学院教改项目、2012年结项;
10、主持《地方本科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探索》,河北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,2017GJJG312,在研。
 
解决问题:
以上项目均围绕人才培养、教育教学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成果。主要针对当今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,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亟待改革。突出学生为教学主体,使学生把握专业知识达到融会贯通,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。上面列举的本教学队伍成员主持的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,围绕教学实际进行讨论,归纳出教学难点和焦点,并加以提炼升华,发表多篇相关论文,被多次引用或摘抄。
主要有以下方面:
1、留学生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课堂适应问题:
2、针对语言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创新;
3、“任务型”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;
4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方式创新;
4、依托中国地方传统文化增强区域文化自信;
5、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专业改革创新;
6、京津冀牵手协同发展,提高中国文化传播的教学效率和资源利用率。
7、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与话语体系构建。